第175章:烙印天地,在世界深处留下印记(1 / 2)

看着鬼谷先生座下无名弟子的评论,太平道人的反应就淡然多了:“二弟,你会因为他人的质疑而放弃建设太平之世的理想吗?”

“不会!”

“三弟,你会吗?”

“不会!”

“既然如此,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”

“那些意志不坚定的,那些动摇的,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就不会过来了,这样挺好的。”

“那些意志坚定的,看了这篇文章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。”

“最终,依然愿意过来的,都算是意志坚定的,这样不好吗?”

“那时,我们就可以和真正的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努力,努力实现我们的太平之世。”

“更何况所谓的辩论,真的可以说服一个人吗?”

“你们会因为一次辩论失败就放弃致太平的理想吗?”

听到这里,二弟和三弟齐齐摇了摇头。

“对呀,就是这个道理!”

“辩论的输赢其实是没有意义的,赢了能怎样呢?输了又能如何呢?”

“所以,我不打算写文章来驳斥他,没有意义。有这功夫,我能多给孩子们讲几个故事,能多帮助几个迷茫的庶民树立新的目标,找到生活的希望,这难道不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吗?”

听到这里,二弟和三弟暗自羞愧,觉得自己的个人修养、心灵素质比起大哥来差远了。随即,便立刻改变了想法,准备继续传道去了。

等到二弟三弟都走远了,背影都看不到了,太平道人这才放下心来,张口一吐就吐出了一道清气,这道清气被风一吹,立刻就膨胀了许多倍,最终化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太平道人。

只不过,这个太平道人满脸愤怒。

“写文章驳斥他的谬论,就交给伱了。”

“本尊放心,我这就去写文章!”

“嗯,那你给自己取个笔名吧。”

……

随着第二期百家争鸣的发布,更多的人受到影响,他们开始思考,他们开始辩论,他们开始驳斥,他们开始拿起笔写文章直抒胸臆。

越来越多的道人开始思考何为大同?如何达到大同之世?达到之后如何维持?

越来越多的道人开始思考,太平道人的理想是不是像鬼谷先生座下无名弟子所说的那样,一无是处?

同时,也有很多人开始提起笔驳斥王巨君的理念,这一次很多贵族都给盐城投稿了。

与此同时,海量的命运之力降临。此刻,只要姜华愿意,他甚至可以直接成就初代君主或先天真人,一步到位!

只不过,一步到位之后,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怀疑姜华的身上是不是有一件传说级宝物?

比如传说中的河图洛书?

比如传说中的轩辕剑?

到了那个时候,盐城就别想着好好发展了,东宁岛都得被大能给翻个遍。好不容易提前开始的百家争鸣,也要戛然而止。大好形势,彻底毁於一旦。

所以,直接突破,并不可取。

但不能直接突破,不代表姜华不能从其他方面加强实力。

念头一动,姜华的身影就消失了,他来到了莲池小洞天。

姜华刚到,造化青莲就主动散发出一道道造化之力朝着姜华喷涌而来。

去年刚认识那会儿,造化青莲还是相当高冷的。

如今嘛,已经相当亲密了。

“你距离突破还有多远?”

造化青莲轻轻晃动莲叶,姜华就明白了:只需彻底消化最近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就能突破。

虽然才短短半年,可是姜华却给造化青莲讲述了大量新知识,也给了造化青莲诸多新的启发,带来了很多新的视角和领悟。

想了想,姜华就拿出了天书,念头一动,一缕缕命运之力涌入造化青莲体内。

这一刻,造化青莲不明白发生了什么,但是感觉自己似乎有了进化的趋势。

祂不动,但是大受震撼!

这到底是肿么啦?

“好好体会这种感觉,造化之道大有可为。”

“这些时日以来,师父他老人家赠与的天书,还有孔圣赠与的天书,原本都被我放在了你这里。”

“你日夜读书,不断学习,进步很大,这很好。”

“如今你距离更进一步,成为先天灵根也只有一步之遥。不过,这一步之遥看起来很近,但有的时候又很远,今天我就助你一臂之力!”

“好好的体验这种感觉,抓住生命进化的契机。”

说着,姜华就摸了摸莲叶之中层层包裹着的莲花,慢慢的造化青莲就静了下来,开始尽全力体悟这种难得的进化之感。

而姜华则是开始给造化青莲画饼:“阅读过师父和孔圣的天书之后,你应该清楚,即使同为先天真人,真人和真人也是不一样的。”

“有的初代君主,斩杀其他的初代君主就像是杀条狗一样简单。”

“有的人,严格遵循祖先的血脉,严格按照祖先留下来的道路前进,这种方法其实挺好的,也非常令人羡慕,至少在抵达自身血脉极限之前,这条路既安全又便捷。”

“可缺点是,一旦抵达了极限,就很难继续进步。”

“这其实很容易理解,并不是什么所谓血脉的桎梏,更不是所谓的诅咒,血脉本身是祖先留给后人们的礼物,又怎么会是诅咒呢?谁会闲着没事儿去咒自己的儿子?孙子?这不是脑子有病吗?”

“在我看来,这和各种筑基丹的谣言是一样的。”

“天才们不借助任何外力,完全依靠自己突破,所以他们突破之后,自然可以继续进步,这是正常现象。”

“普通人资质不行,悟性不足,心性不够,他们连诞生法力都做不到,如果不借助外力,如果不服食筑基丹,他们连诞生法力这一关都过不了,又怎能继续进步呢?”